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优化专家人才体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嘱托,敢闯“无人区”、勇当攀登者,立足岗位创新创造,为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完善机制
让有梦想的人专注创新
2024年1月12日,在公司“两会”上,中国电科院院士、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实验室主任陆佳政被授予公司2023年度科技人物奖。20年深耕,他带领团队开展电力系统防灾技术攻关,在直流融冰技术、电网防山火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他说:“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支撑。”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中国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职工技术创新是为企业发展增动能、添活力的重要载体。
从出台《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关于加快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创新建立中国电科院院士制度和首席专家制度,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创新主体作用,激活创新创造活力。
——完善机制建设,先后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完善激励机制,以制度保障和体系支撑形成工作合力,激发“人才引擎”驱动作用。
——优化人才结构,纵深推进人才培养“三大工程”,为高端人才“搭台子”,为技能人才“铺路子”,为青年人才“架梯子”,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搭建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主阵地作用,完善日常运营管理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内外部专家的交流合作,把工作室打造成职工创新的舞台、成长成才的孵化器。
科技创新一线的“排头兵”、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头雁”、调度运行岗位运筹帷幄的“指挥家”……公司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一批作风过硬、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优秀专家人才涌现。目前,公司获国家级人才称号者400余人、省部级人才称号者3000余人,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现。
立足岗位
以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瑞集团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说,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1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特高压直流与柔性输电高端装备攻关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该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的带领下,兢兢业业二十余载,为我国80%以上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直流控保、换流阀等核心装备支撑,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也为推动我国电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了贡献。
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源自责任。
城市地下,管廊中游走——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带领团队,围绕电缆施工、运维、抢修开展创新攻关二十余年,为城市电力“动脉”组建立体防护网。
变电站里,钢铁架构间穿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冀北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李征扎根电网运维一线,研发变电站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百米高空,铁塔上“起舞”——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部带电作业技术专责、五级职员陶留海零差错、零事故完成带电作业400余次,研发的带电作业防护用具和工器具在各地特高压作业现场应用。
在线路运维一线,在电网建设前沿,在电力营销服务现场,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通过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以创新成果增强发展动能,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企业效率效益。
公司注重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师带徒”、组建攻关团队,引导职工培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职业素质,形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大国工匠”、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副班长冯新岩自2013年被聘为公司兼职培训师后,累计授课600余课时,培训带电检测技术人员1000多名。冯新岩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求教电话,他的电话号码已成为行业内的专家热线。“把我的技术分享给大家,把不会的教会,把会的教好,把好的由‘工’变‘匠’,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技术能手一起守护电网安全。”冯新岩说。
搭建平台
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是“时代楷模”张黎明一直思考的问题。1月19日下午,在创新工作室,张黎明和团队成员讨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如何开展复杂场景作业,如何进一步优化机器人性能。如今,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迭代至第四代,并在天津、山东、浙江等23个省份推广应用451台,代替人工作业超过6.2万次。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公司强化需求导向和场景牵引,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力度,持续深化双创示范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构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7月11日,国内首个专题报道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进展的期刊《新型电力系统》创刊。这是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助力实践创新。创新联盟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从31家扩充至52家,达成32项前瞻性技术合作意向,联合申报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力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产业引领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一串串数字印证发展成效:2023年,公司3家单位、25人、26个集体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冯新岩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0项专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在央企中领先;获电力科学技术奖63项,获技术、标准类电力科技创新奖85项……这些来自一线并最终运用于一线的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的澎湃动力正铺展开一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画卷。国家电网公司坚定当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维护安全的压舱石,将继续为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