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算规模突破3万节点,智算规模超3000P
发布千亿级NLP大模型,上线5个以上垂直领域大模型
年内形成基本覆盖公司全业务域的电力知识库
打造人工智能综合示范区,分批次完成53个“大瓦特”揭榜挂帅场景建设
在电算协同、电鸿物联、人工智能、可信数据空间等方面推进行业、产业上下游交流合作
近日,南方电网召开2025年数字化专业会议,明确今年要全面完成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所确定的数字化转型任务,基本建成数字强企,支撑公司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夯实基础 全方位业务赋能
数字基础设施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会议提出必须夯实系统级数字化基础设施,遵循“适度超前、分批实施”原则,推动“通、智、边”算力一体化发展,构建网省地全覆盖算力体系,支撑公司多层级业务需求。其中,通算规模突破3万节点,智算规模超3000P。在数据管理方面,要深化数据治理,构建全网数据资源分布“一张图”,促进对外数据合规开放流通。
公司还将全方位提升企业级平台和中台运营能力,加快形成以中台为中心的“应用生态”,升级应用中台,迭代数据中台,完善技术中台,整合智瞰、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等高复用技术组件能力,实现资源共享、能力开放,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业务变革。公司将加快数字化全方位业务赋能和转型变革,协同建设“广泛连接、数智驱动、开放共享”数字电网,支撑服务好公司“两型”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司将持续发力数字电网技术,满足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新型负荷、智能终端接入的“高并发”要求;确保各类设备监测、智能巡检和在线应用的“高可靠”要求;推进电网规划、建设、运维直至退役全过程数据和流程“贯通衔接”;促进安全生产风险通透管理、生产应急统筹指挥的“能力提升”。
公司将以“架构化、流程化、数字化”深化数字运营建设,围绕管理体系与业务流程,构建管理大厦数字孪生,支撑管理体系全面落地和全景展示,实现全业务数字运营。
2025年公司还将升级数字服务渠道、完善市场交易平台支撑、推进市场域转型建设,建成渠道能力强、用户体验好、业务效能高、要素融合深的数字服务应用支撑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整合系统内外价值链,持续做强做大数字产业,上线“绿能云”,打造不少于30个数据产品,构建不少于100个数据流通合作场景,加大电算协同工作力度,推进数字技术成果转化,为公司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抓住机遇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DeepSeek横空出世,让更多人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如何抓住此轮技术革命的机遇?
2019年以来,公司启动人工智能优先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塑造电网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公司人工智能发展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发展路线,应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迭代思维,统筹各类算力、数据、模型资源实现全局优化配置,以生态推动场景应用百花齐放,以运营加速平台、资源和场景持续迭代升级。
在具体行动中,公司将持续完善人工智能发展顶层设计,编制人工智能+指导意见;完善大模型体系,发布千亿级NLP大模型,上线5个以上垂直领域大模型,攻关“派克”工程,力争建成电力科学计算模型底座;建成高质量数据集,年内形成基本覆盖公司全业务域的电力知识库,包括知识文本2.5T、图片500万张、语音10万小时、视频2万小时;聚焦孵化高价值场景,分批次完成53个“大瓦特”揭榜挂帅场景建设,打造人工智能综合示范区,持续提升AI实用化水平,加快成熟场景推广,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电力作业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发展最终比拼的还是人才。公司在2025年将继续强化人工智能平台运营和队伍建设,一方面实体化运作运营中心,构建数据开放、模型共建、算力共享的运营生态。另一方面组建AI技术研发中心,探索适应高密度人才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夯实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高价值场景建设基础,同时举办人工智能专才培训班,系统性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以此打造公司AI核心能力,全力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做好保障 让数字化思维成为显性意识
公司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网络安全的保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数字化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深化网络安全运行保护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攻防实战能力、强化信息运行安全保障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护好航。
保障还意味着营造出好的数字生态。会议要求对内进一步构建数智赋能、协同共建的生态,对外打造开放流通、合作共赢的生态。其中,在公司内部让更多员工参与到数字化建设中来非常重要,为此将持续提升专业赋能能力,加强算力、数据、开发工具、功能组件以及AI模型的能力供给,降低员工数字化建设门槛。继续完善业技融合机制,升级“都匀范式”与“小数叶”创新行动,走好群众路线,自下而上推动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最大释放基层智慧价值。
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政企交流合作,推动构建行业、产业生态,在电算协同、电鸿物联、人工智能、可信数据空间等方面,推进行业、产业上下游交流合作,共同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在机制上,将继续健全组织领导、激励考核等体制机制,打造专业品牌、树立行业标杆。
今年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公司数字化专业将强化答题意识、交卷意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数字化转型目标,全力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