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电网青睐的20所高校,想进电力公司的必看

2020-07-22分类: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来源:CPEM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 】 “特高压奖学基金”是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为激励广大电力学子弘扬特高压精神,勇攀世界电力发展高峰,2014年5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倡导19家电力企业和行业组织募资23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特高压奖学基金”,每年向17所高校的160名电力专业优秀本科生颁发“特高压电网奖学金”。时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率先捐赠300万元。2014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再次向特高压奖学基金捐赠700万元,使特高压奖学基金募集资金规模由2300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特高压电网奖学金”覆盖高校增加到20所,每年奖励学子人数增加到180名。“特高压电网奖学金”极大激励了广大电力学子积极投身电力工业科学,致力于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来自:国家电网)

讯:


本文所列高校仅供参考,非排名。列举高校参考了国家电网“特高压奖学基金”所覆盖高校。


特高压奖学基金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为激励广大电力学子弘扬特高压精神,勇攀世界电力发展高峰,2014年5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倡导19家电力企业和行业组织募资23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特高压奖学基金”,每年向17所高校的160名电力专业优秀本科生颁发“特高压电网奖学金”。时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率先捐赠300万元。2014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再次向特高压奖学基金捐赠700万元,使特高压奖学基金募集资金规模由2300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特高压电网奖学金”覆盖高校增加到20所,每年奖励学子人数增加到180名。“特高压电网奖学金”极大激励了广大电力学子积极投身电力工业科学,致力于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来自:国家电网)


以下为详细介绍:


1、清华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10111.png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创立于1932年,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3个工程系之一。1989年率先将原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机三个专业合并为一个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列入了全国专业推荐目录。本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历次学科评估中保持全国第一或A+。电机系拥有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2、华北电力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10119.png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3、上海交通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439.png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源于1908年创设的交通大学(时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电机专科,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最早建立的电气工程学科,从而开创了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先河,成为我国电工学术策源地和电机工程师摇篮。2001年经学校大电类学科调整,电气工程系与其他相关系所共同组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并发展至今。

 

电气工程系现负责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学科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6年批准),并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批准),并于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同学科中第1名)。电气工程学科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及其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电气工程系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现拥有并参与建设一系列重点科研与教育基地,主要包括:

       ♦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

       ♦  “电气绝缘与热老化”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智能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

       ♦  “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实验室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451.png


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初,旨在从体制机制上有效促进学科交叉,有效促进实体化研究团队建设,有效实现基地、方向、团队、项目和产业应用的一体化发展。


研究院建设是深化电类学科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研活动的组织性,加快营造优势科研领域的重大举措和改革重点。研究院的近中期发展目标是打造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在电类交叉学科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在重大应用方向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在推动产业化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


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目前设有两个研究所:感知与导航研究所和智能输配电研究所。


4、西安交通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12.png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的电机专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创办最早的电工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二级学科设置最为齐全。百年沧桑,春华秋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已成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研究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院目前主体学科为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涵盖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拥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特种电气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智能电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先进电网与装备可靠性及寿命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高电压大电流测试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5、浙江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16.png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由原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科)发展而来,始建于1920年,时称电机工程科,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机系(科)之一。

 

学院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由电机工程学系、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应用电子学系和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组成。学院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其中电气工程为主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先后被列入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院共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共享)等2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

 

学院面向教学、科研的机构和设施日臻完善,下设8个研究所,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爱迪生实验班”、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机系统智能控制与变流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台与基地。


6、山东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20.png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办学正式开始于1946年。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曾有邵洪泮、侯博渊、胡颂尧、马长贵等知名学者和教授在此执教,七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人才万余人,遍布国内外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以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前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现任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刘振亚,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电力能源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以电气工程学科为核心,融合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复合交叉学科体系,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山东省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完整的二级学科,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第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和山东省特色专业,是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单位,国内首个能源互联网专业落地实施单位。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设有电力系统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电机与电器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研究所。拥有“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永磁电机”、“磁力分选”、“磁悬浮轴承”和“电能质量优化设计”四个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中国华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共建了两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7、天津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24.png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33年成立的北洋大学电机系,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素以严谨治学、务实求真而闻名。先后培养出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高景德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培大院士,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梁维燕院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贺家李教授,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余贻鑫院士,电机工程专家刘锡英教授,通信专家周炯磐院士,数字通信专家李乐民院士,内燃机专家史绍熙院士,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专家刘豹教授,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院士何振亚教授,国际电机领域知名专家陈之藩教授,光纤通信专家杨恩泽教授,电视与图像信息技术专家俞斯乐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以及原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原天津大学校长吴咏诗、李光泉,原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渝钦,著名企业家荣智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各类杰出人才。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中心、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与自动化实验中心等4个系和3个中心,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6个本科专业。每年本科生招生近600人,全日制研究生近500人 (硕士研究生4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全部在校生近4000人。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三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分别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十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智慧能源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类脑智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飞行器联合研究中心(先进制导与控制分中心)、教育部电视与图像信息研究所、教育部电气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市配电系统规划及自动化技术推广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并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共建了多个科研和实训平台。


8、东南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29.png



东南大学是中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简称“东大电气学院”)始创于1923年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系,是东南大学最早设立的三大工程学科之一。90多年来,电气工程相关学科和专业一直作为主干学科专业,不断得到建设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电气人才和创新成果的重要培育基地之一,在国内外电气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吴玉麟、陈章、吴大榕、程式、杨简初、严一士、闵华、钱钟韩、周鹗、陈珩等一批知名电气学者、专家曾在学院从教。


学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院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其中“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二级学科为江苏省二级重点学科。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应用电子与运动控制、电气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八个二级学科。


学院具有较为完备的科研条件。学院建有智慧建造与运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伺服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力工程实验中心、南京市电气设备与自动化工程技术中心、东南大学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东南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有智能电网动态模拟实验室、智能变电站实验室、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微特电机实验室。学院重视政产学研合作,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东南大学盐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东南大学镇江智能电网研究院,以及东南大学-香港德昌电机联合研究中心、东大-光一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东大—润和智能配用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东大—南自通华电力电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9、武汉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32.png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1975年从三系分离部分专业组建电厂热自系,1997年更名为自动控制系,2000年更名为武汉大学自动化系。2018年9月,自动化系整体转入电气工程学院,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电气工程(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与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学院建设有“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创新与实验教学中心)、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系。现有在岗教职工184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57人,讲师23人。学院有双聘院士5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80%的在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另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每年大约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200名,本科生300余名。

 

10、华中科技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36.png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始建于1952年,1988年改称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2001年建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教育部历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本院电气工程学科均名列全国前三,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76人、副教授70人,其中: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已形成一支学术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力量均衡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设有电机及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工程系、应用电子工程系、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系、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应用电磁工程研究所、强磁场技术研究所和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国家电工电子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

 

学院学科方向齐全。学院所属的电气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确定下设的全部5个学科方向,其中: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均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磁理论与新技术(含高电压与绝缘)为国防特色学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覆盖了电能生产、传输、应用、变换、检测、控制和调度、管理等的全过程。同时,学院以国际一流电气学科方向为参照,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开辟了一批新兴前沿学科方向,如:电能存储、脉冲功率、脉冲强磁场、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医学、加速器及应用、先进电工材料与器件等,形成了国内研究领域较宽的电气工程学科。

 

学院具备国内电气学科最完备的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各1个,以及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其中: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内电气工程学科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进入国际顶尖的脉冲强磁场装置行列;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大中型托卡马克J-TEXT,是教育部认定的磁约束聚变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基地;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包含电力安全、新型电机、脉冲功率、舰船电力等方面的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学院拥有10栋教学科研大楼,新建设的电气大楼建筑面积达3.2万平米。

 

11、四川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40.png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建于1998年,由原成都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电子技术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渊源和发展变革可追溯到1908年,是我国第一批创办电气工程专业的单位之一,是四川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工科类实体性学院之一。

 

学院“秉承海纳百川精神,以办最好本科为宗旨,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中心,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培养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文化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行业精英”为目标,设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医学信息工程系、专业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拥有智能电网、电能质量与电磁环境学、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平台“超导与新能源中心”、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川省电气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示范中心。

 

学院办学体系完备,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2个工学硕士点,以及能源动力、电子信息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医学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各专业均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12、重庆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44.png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电气工程系)创立于1935年,是重庆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办学80多年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和“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国家需求和行业目标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为根本,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以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己任,努力提升综合实力。


80多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具备培养工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拥有“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06年和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5;该学科涵盖5个完整的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及1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路原理”和“高电压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电工学”和“高电压技术”重庆市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等。电气工程本科专业200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上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为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13、哈尔滨工业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552.png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简称电气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机械工程科,是哈工大最早成立的两个系科之一,也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同类专业之一。在百年电气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例如我国第一台旋转电机保护避雷器、第一台表用和钟用步进电机等。


电气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是国防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电气工程学科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二级学科,其中电机与电器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拥有“国际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拥有“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持续能源变换与控制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学院科研实力雄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在微特电机系统、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电器与电子系统可靠性等研究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十二五”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和“能源互联网“辅修专业。201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教学底蕴深厚,教学优势突出,拥有电气工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一重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近三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18项,近五年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获奖综合评分全国第四。“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11项。


14、东北电力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00.png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6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43项,为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5、上海电力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04.png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两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共13个二级学院和32个本科专业。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目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拥有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技术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2018年我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目前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201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认证,标志着该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018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9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学校拥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2018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16、三峡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08.png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湖北省首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电力特色,行业优势明显的学院。2019年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专业学位型硕士点,具有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4个本科专业,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2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第一层次人才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人选1人,特聘教授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1人,宜昌市劳动模范1人 。电气工程教师团队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是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电力与新能源学科群是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现有电气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输电线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有新能源微电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输电线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电站仿真原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慧能源技术湖北省工程中心7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先进自动化联合示范实训中心、ETAP电力仿真技术中心等创新实验室。



17、长沙理工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12.png



学院成立于2003年,在原长沙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交通学院自动化专业等办学力量组建而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拥有从本科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优秀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优势明显。电气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并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专业。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四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路与系统两个学科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等三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电气工程学科入选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通过复评,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


学院具有优秀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包括“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力机器人技术”分室、“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于分布式光储的能源互联网运行与规划”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电网安全监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学科研究平台;有“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电力特种机器人”等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清洁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有“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华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省电力公司实习基地”电气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学平台;有“湖南省电动交通与智能配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信息类专业”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分布式发电及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优秀实验平台,建设有《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等湖南省精品课程。


18、华南理工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15.png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成立于1994年12月30日,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建国前的中山大学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1952年华南工学院建校时设有电机工程系,1970年原广东工学院电力系统专业并入华南工学院,组成电力系,设有电机电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企业电气化三个专业。1994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政府批准,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以董事会的方式“联合共建”成立电力学院,将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力系、造船系的热能动力专业和广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先后投入2千多万元支持电力学院为广东电力行业培养高质量的电力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全国首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使电力学院得到了快速、长足地发展,已成为华南地区电力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排头兵。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都是“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还办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中澳班。设有电力工程系、电力电子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中心4个教学科研单位,有风电控制与并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网微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电气信息及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微电网、高电压环境气候多功能实验和智能能源网动态物理模拟等1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在“智能能源网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增容技术”、“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运行、控制及保护技术”、“大电网优化运行与规划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控制技术”、“分布式能源站和清洁能源利用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清洁转化系统优化及先进传感技术”、“高效传热传质及制冷空调技术”等10个学科前沿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9、合肥工业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20.png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始建于1946年,经过7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和重要基地之一。

 

学院现设有四系二中心: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与电子技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宣城校区)、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目前全院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实验人员21人,机关及其他人员20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7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已聘任包括周孝信院士、陈维江院士等兼职教授21名。

 

学院拥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变频电机及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飞机雷电防护重点实验室、强电磁环境防护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拥有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5年来,学院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上紧跟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在新能源发电与能源互联网、复杂电系统重构与健康保障、电机系统集成设计与控制、智能系统与自动化生产线先进控制、新一代智能仪表与检测技术、信息物理系统识别与控制、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高压绝缘与航空器雷电防护等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863、973、国家科技支撑等重要项目70多项,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共17项,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处优势地位。

 

20、新疆大学


微信图片_20200722162623.png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是新疆大学最早设立工科专业的学院之一,是新疆高等工科教育最早的办学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办学体系。在风电控制与并网运行领域形成了较为优势的学科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通过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成果显著。在2016年10月3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排行榜》中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排名15,加上重复的排名34名,学科类型为研究型,办学层次为中国高水平学科。2017年,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成功获批一级博士点,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C+,进入全国前40%。


学院设有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风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及并网技术;1个自治区创新群体:风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及并网技术;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与智能控制仿真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设有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面向全校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设备资产近2500万元。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