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4月18日讯(记者 顾青青)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233万平方米,新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3000个以上,推广应用氢燃料汽车..今年两会,青岛政府工作报告就双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
双碳目标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国家双碳目标下,青岛市政协委员们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双碳,为青岛双碳工作,发展双碳经济新模式指出路线图。
(来源:受访者)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据有关数据,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意味着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煤电将成辅助性能源。在这场转型中,蕴藏着新的增长动能。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汇瀚森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苒博认为,全国各地都在抢占转型产业发展先机,在青岛践行双碳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双碳经济,成为新标准的制定者、新方案的输出者,推动青岛市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孙苒博建议,青岛在这场转型发展中,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先行先试,加大新型电力技术试点力度。借力央企,推动青岛市分布式光伏建设。并通过政策引领,完善新型电力系统体制机制。通过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提升青岛市能源消费中的新能源电力占比,助力青岛市协同推进双碳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沿海城市。
(来源:受访者)
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发展 将青岛打造为东方氢岛
氢能因无污染、热值高、可再生等特点被誉为终极能源。目前发展氢能已经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传统化石燃料会引发温室效应和环境问题。而氢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可以将氢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理想的洁净能源。青岛市政协委员姜鲁华表示,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氢的制、储、运、用,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以及应用场景配套等。国内发展氢能产业较早的城市,已经形成了高端制造产业链。不仅促进了城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促进了向低碳城市的转型。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计划实施,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动氢能发展的步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将加速推进氢能源在交通行业的推广和应用,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同时,在《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也明确提出打造东方氢岛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姜鲁华建议进一步梳理青岛市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科研基础,凝聚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力量,前瞻布局,超前谋划,在氢能燃料电池万亿产业集群中抢占先机。
(来源:受访者)
食品快消行业要绿色低碳 发展绿色物流是趋势
自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未来我国经济长期低碳绿色发展的方向,绿色创新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识。
食品快消行业的碳排放虽然不属于排放密集型行业,但仍属于碳排放。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福冈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笑蕾认为,双碳目标不应只瞄准高排放企业,对于低排放企业也应落实绿色低碳发展。
举例来说,食品饮料公司在农产品生产中会产生较多的碳排放。服务于食品行业的物流公司新能源物流车少,在城市配送业务中也会产生碳排放。刘笑蕾调研发现,目前青岛市绿色低碳建设基本集中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中小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略显滞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是必然趋势,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许还会成为食品行业企业、物流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战略方向。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刘笑蕾建议推进绿色制造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建议青岛中小企业围绕绿色低碳提早布局,推进食品行业绿色制造与绿色货运极具示范效应与减排效果。
(来源:受访者)
实现双碳目标 培育碳领域人才是关键
在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未来5年将有序推进双碳任务落实。
随着双碳目标对各行业影响的深入,人才缺口随之出现。在网络上搜索双碳,我们能检索到不计其数的与双碳有关的国内培训班/课程,这说明在双碳领域,人才极其匮乏。这种情况,在青岛也不例外。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贾小平在前期调研发现,青岛诸多行业领先企业和服务/咨询机构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急需碳足迹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行业专业背景又具备碳足迹分析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贾小平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培育碳领域人才是关键引擎,为此他建议青岛开展强化多层次的 双碳人才建设,通过战略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推进双碳任务落实。
本文来自【青岛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EPFF2023电力行业火灾防控技术高峰论坛 联系电话:171 8013 4127(微信同号)